从庆阳市财政学校的讲台到庆阳理工、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再到庆阳技师学院的育人前沿,二十五载春秋,我始终以“捧着一颗心来”的赤诚扎根职业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始终坚信“教育者的幸福,在于看到学生眼里有光、脚下有路。”
一、甘为人梯,赤诚奉献教育路
还记得初登讲台时的我,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站在三尺讲台有种恐慌害怕,怕自己讲错受到学生的哄笑、怕学生提问自己答不上来而无地自容。俗话说化悲愤为力量,而我是化讲台丢丑为动力,不断的鞭策自己。白天授课解惑,夜晚伏案钻研,将自己的专业金融学的知识转化为生动的课堂实践,通过向专业老师请教、自学、实践将计算机系统熟练并应用于教学;虽然后来到管理岗位,也仍坚持带班授课和深夜巡查学生就寝及校园安全。职业教育是“谋生”与“育人”的双重使命,在帮助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我始终将“学生成长”置于首位,并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担任民盟支部主委和政协委员时,也时时向政协提交职教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的提案,并连续获得优秀政协委员称号。

二、点灯引路,助力“逆袭”学生的成长
2015年秋,中专新生宋思宇带着稚嫩与迷茫踏入校园。因基础薄弱和网络游戏的诱惑,他上课走神、作业敷衍,甚至旷宿。发现这个现象后,我并未简单批评,而是约他到办公室谈心(对宋思宇进行了灵魂三问):“你来这里是干什么来了?”“上学”;“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找工作”;“将来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我希望我所有的学生都有一个好的前程,职业学校不是终点,而是你人生的跳板,进了中专不意味着不能继续提升学历,不能上大学考本科。”“文化基础弱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免试升学,或者其他的途径......”
此后,我既是班主任也是学业导师,并推荐他加入技能大赛训练小组,带着他进行实践训练。计算机学科庞杂,学习难度极高,宋思宇以“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态度,坚持自学、探索,并积极向王斌科、杨新勇、孙优伟等老师虚心请教。在从第一次获得技能大赛第一名后,宋思宇信心倍增,学习更加刻苦,他开始从早到晚在机房练习技能,专业成绩一跃成为全年级前三。在我的建议下,宋思宇通过“中职—高职贯通培养”升入大专,又通过努力升入本科,期间多次获得省级技能大赛奖项,并代表甘肃省参加国赛。2024年毕业季,当宋思宇以优异成绩被聘用为本校教师时,我心里满是欣慰与成就感。当然,优秀的学生不止宋思宇一个,未来还有更多优秀学生为祖国贡献光和热。
三、桃李芬芳,育人沃土结硕果
从教以来,我始终践行“三心”育人法则:以耐心倾听学生困惑,以匠心雕琢专业技能,以仁心托举人生梦想。在2024年荣获“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时,我感慨道:“职教教师不仅要传授技艺,更要唤醒学生的自信与热爱。”如今,我将宋思宇的“逆袭”故事经常与技师学院学生分享,教育应当与爱同行才能鼓励他们更好的开启人生新起点。
如今,我和宋思宇更是成为了好友,经常探讨专业知识,探讨育人新经验。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