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首次集体备课会
2025年9月10日,秋季学期“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一次备课会在树人楼505会议室举行。教研室主任许靖主持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鹏辉、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
会上,大家共同为课程教学定方向、划重点、规划教学步骤。许靖首先介绍课程基本情况。该课程为面向2025级全体大一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育人体系,与思政课程协同强化“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认知认同。同时,还对开课时间、课时、进度计划、学分、教学过程性督导及考评进行了安排说明。
李汉乐老师聚焦课程教学细节展开剖析。在教学章节安排上,明确第一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基础”与第十五讲“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关联性强,课时紧张可微调,时间充足则可单独精讲第十五讲,同时提及第二讲“树立正确中华民族历史观”,建议结合第十二讲、第十五讲灵活设计时间;在核心内容上,强调第一讲需讲清“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非抽象概念、非56个民族简单叠加)、“五个共同”“四段关系”及马克思主义民族融合理论,第十五讲则侧重实践解读;在教学实施上,建议结合课后思考题(如第一讲第23页5个问题)设计专题教学,并引导学生用不同颜色笔标记重难点,方便复习备考。

刘鹏辉作总结发言,希望大家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知识层面,要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掌握共同体核心内涵、历史脉络及“五个认同”,使学生熟悉相关政策法规;能力层面,需能分析制度实践价值、用“五个认同”辨明观点、结合案例阐述制度作用;素质层面,要树立“中华民族利益至上”理念,主动维护民族团结、抵制不当言行,助力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
(撰稿│摄影:许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