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成人

学以成人

网站首页 > 学以成人 > 正文

赓续红色血脉 培育工匠人才 走快走好庆阳革命老区高等职业教育新的赶考路
时间:2025-04-09 来源: 作者:张建军 审核: 编辑:刘鹏辉 点击:12

教育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建设教育强国绘就蓝图,指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既是教育体系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终身教育种子的播撒源头,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面对中国式现代化对建设新时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新部署和庆阳革命老区加快建设陇东综合能源化工基地、打造数字经济高地的新发展格局,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将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聚焦“新双高”建设目标,以“三四五六”工作部署为“路线图”,对标对表,党政齐抓,院系联动,师生互促,德技兼修,用心用情培养大国工匠人才,奋力推动庆阳革命老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一、开辟“三条路径”,全面转化育人理念

坚持以德修身、以技立身,树牢“用品行塑造生命,让技能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探索“德能聚合、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三条路径育人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学生等多主体同向奔赴、合作共赢。深入开展“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该怎么教?假如,我是大国工匠,该怎么学?”主题大讨论,落实师生“每月读一本好书”要求,强化思想引领和文化浸润,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强身健体和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坚持手脑并用、理实结合、考教分离,下功夫解决学生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不高、实践能力不强、生涯规划不清四个突出问题。大力弘扬南梁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志愿精神、奥运精神五种成人成才精神,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将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社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持续转化育人理念,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进优质企业共建行业产业学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开展订单班、冠名班培养,实现校企育人“双重主体”,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保障学生高薪体面阳光就业。

二、铺设“四条通道”,全面优化育人体系

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构建多元培养机制和“三全育人”格局,搭建“职普融通、学段贯通、专业互通、行业联通”学生成长成才“立交桥”。推进市域中职、普通高中一体化联合办学,依托庆阳技师学院实施“五年一贯制”衔接培养。探索实施中高职、本科贯通培养,联合高层次本科院校,引进科研院所设立分支机构,利用企业资源建立人才孵化基站,服务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打通专科、本科、硕士升学渠道。聚焦服务“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全市低空经济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好数字信息与智能建造类骨干专业群、能源化工与农林类特色专业群、教育与现代服务类基础专业群。发起成立全国数字信息安全、全市低空经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好全市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市域产教融合体,发挥庆阳职教集团、产教联盟和数字经济职教联盟平台作用,加强行业联通、校企联动,以教促产、以产助教,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三、打造“五金招牌”,全面深化育人内涵

紧扣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以“五金”建设为主线,以“抓教学、强内涵,促提升、展风采”教学质量提升年主题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内涵质量,全力打造高品质、数智化高职院校。建立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协调联动机制,专业建设与区域发展、经济发展精准匹配,建好支持区域产业发展的数字信息、能源化工类“金专业”。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及时把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引入教育教学实践,打造符合办学特色的“金课程”。倡导使用电子、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支持教师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金教材”。提升教师实践教学和数字化教学能力,逐步建立起与企业高技能人才、工程技术人员的双向聘用机制,努力打造“金教师”队伍。不断改善办学实训条件,加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二期扩建项目建设,建好实习实践“金基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四、落实“六项举措”,全面强化育人成效

加强党建引领。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同研究、同部署,推动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与教学科研有力衔接、与事业发展高效联动。创新治理结构。加快推进学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靠实二级教学机构主管教学质量责任,深化“学院规划、处室细化、院系落实、厘清职能、分清责任”管理机制,科学评价工作实绩,持续提升管理效能。优化培养模式。大力推广天津“鲁班工坊”教学模式和德国赛德尔基金会“汽车能力提升项目”师徒帮带式教改经验,让学生在生产线上学习、在企业里成长,做到理实一体、学用结合。拓宽对外合作。加强院校交流协作,推动与陇东学院共建应用技术学院,深化与省内外高校合作成效。建好马来西亚国际郑和研究院“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实践基地”,迈好“职教出海”新步伐。深化数字赋能。全面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构建基于教育大数据归集的管理、教学、服务应用平台,升级整合校园应用系统,加快推进数字化变革,争创全省智慧校园标杆校。夯实安稳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安全稳定,为学院改革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号角已经吹响。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将准确把握学院达标进位、扩容提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坚定不移走好改革道路,坚持不懈抓好改革落实,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努力创办扎根庆阳、服务发展、引领未来的现代化、数智型、高品质职业院校,为全面提升陕甘宁毗邻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数量、人才质量、人力变量、人文含量作出拉动性、倍增性、新质性贡献。(作者系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建军)



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