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

实践育人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实践育人 > 正文

【听见・成长的声音】 从青涩干事到舞台主角:22 岁的 “挺住 热爱 超越” 成长手账

时间:2025-06-10 来源: 作者: 审核: 编辑:王珂 点击:


人物简介

图片

汤嘉豪,男,能源化工系23油气储运技术专业学生,中共预备党员。曾荣获2024年本专科生奖学金、甘肃省第十四届挑战杯铜奖、优秀共青团干部、读书标兵、模范学生干部、优秀工作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在校担任庆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会执行主席、能源化工系团总支副书记学生分会执行主席,校级青马工程骨干培训班团支部书记。





站在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回望过去两年的时光,那些在图书馆钻研课程至深夜的灯火、在“三下乡”活动中走访贫困户的泥泞小路、在学生组织筹备活动时的无数个夜晚,此刻都化作了生命里闪烁的星芒。我的故事,正是由无数次“挺住”“热爱”与“超越”编织而成。住:在知识的浪潮里锚定

初入大学,复杂的课程与专业术语如汹涌浪潮般袭来,我曾在深夜的图书馆里对着密密麻麻的笔记犯怵——那些关于燃气输配的公式推导、油库安全管理的案例分析,每一页都凝结着挑战。2023年备战甘肃省挑战杯竞赛时,团队方案被推翻七次,我们在实验室熬了整整三个通宵。当最终捧起铜奖时,我忽然懂得:所谓“挺住”,不是被动承受,而是像王阳明所言“事上磨”——在每一次解题的卡顿里、每一次方案的推翻中,磨出坚韧的心性,磨出临难不乱的定力。那些在书桌前咬着牙坚持的日夜,早已在时光里长成了支撑生命的骨骼。

如果说学业的坚持源于对知识的敬畏,那么实践的热情则纯粹出于热爱。2023年暑期“三下乡”,我走进庆阳当地农村,听老人们讲述乡村变迁的故事。有位独居老人拉着我的手说:“娃啊,这黄土地养活了咱祖辈十八代人,可如今后生们翅膀硬了都往城里飞,留下我这老棺材瓤子守着空窑洞。你们念的书再金贵,也得沾点泥巴味儿,要不咋对得起地底下埋着的祖宗哟。”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专业知识从来不是孤岛,当它与土地、与人民相连时,才真正有了温度。

这份热爱驱动着我奔走在各类志愿服务中: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连续12小时协助布置展位,汗水浸透了志愿者服;在庆阳香包节上,为外地游客讲解非遗文化,嗓子哑了仍笑着回答每一个问题。有人问我:“这么累,图什么?”我想起《飞驰人生》里的张驰——热爱本身,就是答案。当我站在“联聚青春院系闪耀”晚会的舞台上,看着台下同学们因活动而发亮的眼睛,忽然懂得:热爱可抵万难,更能照亮他人。

从能源化工系学生会干事到校级学生会执行主席,从青涩的团支部书记到青马工程骨干,每一次身份的转变都是一次自我超越。记得第一次组织校园文化艺术节时,面对20多个社团的协调难题,我带领团队多次协调彩排。当舞台灯光亮起,看到同学们在歌声与掌声中绽放的笑脸,忽然明白:所谓“超越”,不是非要惊天动地,而是在每一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把“应该做”做到“极致做”。

图片

我的书桌抽屉里,整齐摆放着十几张荣誉证书:从“优秀志愿者”到“模范学生干部”,从“读书标兵”到“青马优秀学员”。但比起这些,更让我骄傲的是:曾经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的我,如今能在千人礼堂从容演讲;曾经害怕挑战的我,如今敢带着团队冲进省级竞赛的赛场。正如《道德经》所言:“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每一次与过去的自己告别,都是一次新生。

大学两年,我见过太多人在“内卷”与“躺平”之间摇摆:有人为了综测加分盲目参加活动,有人因压力焦虑得失眠。但我始终清楚自己要什么——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成功模板”,而是做一个有温度、有担当的行动者。当同学在宿舍打游戏时,我选择去实验室参与老师的竞赛项目;当周末朋友邀约聚会时,我常常泡在图书馆写调研报告。有人说我“太拼”,但我知道:独立不是特立独行,而是在喧嚣中听见内心的声音,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知道,属于我的故事,才刚刚开始——带着对知识的敬畏、对土地的热爱、对自我的超越,继续在人生的旷野里奔跑,把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写成诗行。

图片

亲爱的读者们:

【听见・成长的声音】系列即将持续推送啦!我们期待听见更多庆职青年的故事 —— 无论是在校求学的拼搏时光、实践路上的感悟收获,还是职场逐梦的成长蜕变,只要你有经历与思考,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主角“!

欢迎在校学生、毕业生、甚至陪伴我们成长的老师们踊跃投稿,分享你的独家成长记忆。内容可聚焦学业钻研、志愿服务、创新创业、学生工作等任一方向,体裁不限(文字、视频、图文均可)。

投稿邮箱:729738502@qq.com

(邮件主题请注明:【成长故事】+ 姓名 + 学院 / 专业 + 联系方式)

每一份真诚的分享,都可能照亮他人的成长之路。下一个登上舞台的主角,或许就是你!让我们一起用故事传递青春力量,期待你的声音~

庆职青年编辑部

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