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庆阳网讯(庆阳融媒记者 孙玉珍)1986年,庆阳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应邀到中央美术学院讲学表演,神秘雄奇、大胆夸张、粗犷阳刚的庆阳剪纸一展千年文化魅力,走出沉寂乡野,闪耀在中国民族文化的浩瀚天宇之中;
2024年,洒脱大气、时尚高雅的庆阳剪纸服装,翩然“行走”于天水市伏羲庙前,演绎着庆阳非遗的多种表达方式与无数意象,庆阳剪纸瞬间火爆出圈,“剪”出民俗民间文化创意创新的新高度。
以祁秀梅剪纸纹样为创作来源,将古老灿烂的庆阳剪纸变成时装“走”上时尚大舞台的策划者,就是镇原县文化馆馆长常燕,一位有想法、能实干的非遗文化新生代。她与剪纸艺人们创作的“剪云裳”系列剪纸服装,让已繁盛茂密、品类丰富的庆阳剪纸,再发新枝。
一袭“剪云裳” 演绎庆阳非遗视觉盛宴
初见常燕,大大的眼睛里透出坚定的眼神,高挑柔美的身姿具有东方女性的神韵,亲和甜美的声音让人如沐春风。这位温柔沉静的女子,用她的智慧和汗水,为庆阳剪纸勾勒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4月11日,常燕带着她作为总策划和设计、与剪纸艺人们精心制作的10余套剪纸服装,踏上了前往助力天水麻辣烫、展示庆阳非遗之旅,这是庆阳剪纸服装首次走出庆阳正式亮相。
当晚9时,当10名高挑秀丽的模特,穿着龙凤呈祥、连年有余、富贵吉祥、抓髻娃娃等庆阳剪纸传统纹样的服装,款款穿行在广场上时,灵动抽象、高贵典雅的民俗图案,大气飘逸、时尚前卫的设计风格和耀眼夺目的中国红,让古朴的广场变成大型时装秀舞台,宛如一场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

周围游客纷纷涌上前欣赏、拍照、询问,连连赞叹。“这是穿在身上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意独特,十足的中国范儿!”“太有魅力了!”现场游客的热情,让常燕忐忑的心安定下来,几个月来的苦思冥想和辛勤创作,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第二天一大早,一位当晚进行直播的自媒体朋友打通她的电话:“观看131.1亿次、播放500万次、点赞200万次。”某短视频平台上,《庆阳剪纸化身“天女下凡” 夜游天水惊艳路人》位居热搜榜榜首,点击量527.3万……留言栏里满屏都是赞誉,“老祖宗们留下的瑰宝无与伦比,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太震撼了!太棒啦!只有我巍巍大中华才有如此美好的文化呈现!”“太漂亮了!非遗庆阳剪纸一定要推广到全世界!”
……
自庆阳剪纸服装在天水爆火后,常燕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邀约。
4月13日,赴天水市秦安县演出;5月2日到3日,赴西安市大唐不夜城演出;5月7日,在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新闻发布会演出,并在兰州中山桥现场走秀;5月22日,赴深圳参加第二十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香约庆阳 包容天下”庆阳文旅招商推介会演出;6月4日,常燕领衔设计、制作的“剪云裳”青花瓷系列在全网亮相,再次大获成功;6月9日,非遗礼服庆阳剪纸礼服“云裳羽衣飞”作为庆阳市“八个一”文旅产品隆重宣介发布;6月10日,“剪云裳”系列服装在甘肃省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展销主会场系列活动暨第十九届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上接受全国各地嘉宾的“检阅”,不断走上更高更炫的时尚大舞台。
两个月时间,常燕带着庆阳剪纸服装北上南下,走到哪里就将庆阳剪纸文化传播到哪里、将流量带到哪里。日前,在庆阳市第五届金针花文旅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剪云裳”剪纸服装系列捧回金花奖中的创意设计奖项。
著名作家雷平阳看到庆阳非遗的创新之后说:“所有的传承最伟大的是创造。”常燕,一个普通文化工作者,将传统文化元素与时尚潮流接轨,让非遗传承焕发出新的光彩。
满腔赤诚情 为本土文化增光添彩
从天水返回后,常燕没有陶醉在首秀的成功中,她立即着手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截至4月22日,“剪云裳”抓髻娃娃、仙鹤海棠、生命树、鱼钻莲、龙等10多种原创剪纸服装,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剪云裳”品牌成功注册。

剪纸服装爆火后,中国模特协会会长薛凤玲几经周折找到常燕,邀请她参加时装秀活动,并开展合作事宜。服装订单也随之而来,有演出服装、结婚礼服、旗袍等。中国文联民间文艺艺术中心主任徐岫鹃看到庆阳剪纸服装后特别激动,她说:“这是一次富有智慧的创新,是真正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体现出民族文化的自信与骄傲。”
每一步成功的背后,都是艰难的跋涉过程。每次出差演出,常燕都很“抠门”。除了模特外,只带一到两名同事帮忙;花费的每一分钱,她都记在手机上,5月份她已经垫付了3万多元;每当看到服装不小心被踩,她都特别心疼。作为单位的“当家人”,她深深明白,多省出来一分钱,就能给馆里其他建设和活动添砖加瓦。

自任职以来,她克服重重困难,在文化馆里建起了5个功能展厅,还有剪纸展示厅、党建活动区和书法创作室等,能够完全满足县上文化活动的开展需求;粉刷办公楼、购置办公桌椅等,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增强员工的归属感。
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是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关键在于全民共享、全民受益。为了让群众尽享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常燕策划组织了全县广场舞大赛,迄今已举办9届,参与群众上万名。
十余载探索路 创造非遗文化新语境
2012年,常燕担任镇原县文化馆馆长。任职后,她看到凝聚着几代人心血和智慧的民间文化艺术品“躺”在展柜中,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在资金和条件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常燕带领同事们对馆内藏品进行分类整理,并请专家解读,发掘其文化意义与深厚内涵。“先辈们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是我设计创新不竭的源泉。”常燕谈起创作历程时说。

镇原县文化富集、崇文尚学,民间艺术更是底蕴深厚、璀璨夺目,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香包刺绣、民间剪纸、窑洞民居等被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国内外剪纸艺术界享有盛名的民间剪纸艺术大师祁秀梅,为她的家乡镇原县留下了生命树、鹿鹤同春、娃娃折莲、龙凤呈祥等宝贵的剪纸纹样。
2008年,庆阳剪纸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镇原县文化馆为保护单位,常燕为项目负责人。为了让古老的庆阳剪纸保持生命活力,在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常燕多方奔走,在天津市成功举办剪纸展览,在全市举办10届剪纸大赛、成立剪纸传习所,承办全国剪纸艺人培训班。整理出版《庆阳剪纸艺术》书籍,拍摄专题片《庆阳剪纸》《镇原十三花》、微电影《大师祁秀梅》等。目前,镇原县共有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5个,省、市、县级代表性传承人309名。
同时,常燕以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走乡串户开展田野调查,发掘、抢救传统民间民俗文化,千方百计拓宽民间艺人的生活和艺术道路。

家住镇原县太平镇的刘玉英是庆阳剪纸省级非遗传承人。2021年,在常燕的帮忙推介下,刘玉英的剪纸作品收入2万元;2022年,在刘玉英家的剪纸传习所组织举办“刘玉英剪纸作品展暨‘5.23’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回忆当时的情景,刘玉英激动地说:“常馆长给我们这些手艺人带来了希望,在她的推动下,我们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了。”

厚积方能薄发,在踏雪留痕的实践、锲而不舍的追求下,常燕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有了更深的见解和独到的思路,并付诸于实践。她创作剪纸服装的灵感就来自于2023年筹办祁秀梅剪纸作品展,当她看着灵动的图案,一个“把剪纸做成能穿能用的服装”的念头跃然而出。在常燕总体策划设计、当地民间剪纸艺人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构图、打样、剪刻、附衬、缝制等工序,一件件以植绒布为原材料、采用庆阳剪纸传统纹样、外观造型时尚前卫并将传统文化、宫廷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相结合的大V领、鱼尾裙、拖地裙剪纸礼服完成了。服装高贵典雅,构思精巧,视觉效果具有冲击性,让人入眼难忘;艺术性与实用性并重,成为庆阳非遗传承创新、突破出圈的成功案例。


△《陇东报》6月16日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