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基于岐黄文化的健脾养胃运动方法探析 ——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交流发言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7日 作者:杜旭东       编辑:刘嘉怡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上午好!

很荣幸我能参加庆阳市岐黄文化研究会成立20周年的交流大会,也非常感谢大会的组织老师给我这次机会!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是《基于岐黄文化的健脾养胃运动方法探析》,它属于中国传统医学导引术的范畴。对于我来说,是一项兴趣,也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爱好。所述内容,敬请老师们批评指正!

世上的事情,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与健脾养胃的运动,缘于2005年之前,由于长期工作压力和生活不规律,出现胃酸、风团和胸闷等症状,前往几家大医院寻医,均没能得到有效性改善,偶尔在一个诊所看病时,大夫问我,你说胃酸是因为胃寒或是胃热引起的,我想到农村在酿酒、酿醋的时候,是要把原料放到一个暖和的地方,才能发酵生酸,于是我说是由于胃热引起的,之后我仔细分析,主要还是因为食物在胃里滞留时间过长,加上胃里的温度才发酵生酸。所以我就加强了运动,早晨在西峰的火巷沟下山提水,在平台休息时候,练习健身气功六字诀、八段锦等功法,一周下来,胃酸和风团就有了明显效改善,至今再没有发作。

在二十多年的锻炼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会和岐黄养生文化的学习,总结出这篇健脾养胃的运动方法,它是以肢体动作为引,由外而内,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充盈脏腑,强壮筋骨,使其功能协同强化,诚中形外,形正且整,气足神完,以达强身祛病为特点;以平衡阴阳、调理三焦、疏肝健脾、温补肾阳为原理,以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为方法,通过运动达到阳平阴密、精神乃治、动静有常、形神共养的健脾养胃运动方法。此方法具有安全性、科学性、有效性,适合各种年龄阶段脾胃疾病的康复运动。

本方法由起势、收势和五式基本动作组成。

预备势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预备势,以抱球庄为基本形态,采用自然呼吸,调息3次。周身放松,意守丹田,宁神静气,启动气机,培育元气,使习练者进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的练功状态。

第一式理三焦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八段锦》的“两手托天理三焦”,以上托下按为基本动作,采用自然呼吸,共做6次,意念顶天立地、三焦通畅,通过四肢、躯干的伸展抻拉,并配合调息,有利于元气、水液在全身的布散与气机的升降。可调理三焦,畅通任、督二脉和手足三阴三阳经及脊柱相应节段;同时,可扩张胸廓,使腹腔、盆腔脏器受到牵拉、按摩,促进气血运行,提高脏腑机能。同时对于防治肩部疾患,预防颈椎病具有良好作用。

第二式疏肝胆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六字诀》的“嘘”字诀,以口吐“嘘”字音;同时,两脚不动,身体左转90°,右掌由腰间缓缓向左前上方穿出,至约与肩同高,掌心斜向上,左掌保持不动;两目渐渐圆睁,目视右掌伸出方向。左右穿掌各3遍,吐“嘘”字音6次。采取鼻吸口呼法,穿掌发“嘘”音时用口呼气,收掌时用鼻吸气。

中医认为,“嘘”字诀与肝相应。口吐“嘘”字,能泄出肝之浊气、调理肝脏功能。“肝开窍于目”“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穿掌时配合两目圆睁,还可起到疏肝明目的效果;左右转体、交替穿掌、眼神变化等,可外导内引,牵拉两胁疏通肝气,濡养筋脉,使肝气生发,气血调和;身体左右旋转,横膈肌上下升降,可使人体腰部、膝部和躯干内部的脏腑器官等得到有效锻炼,对优化人体脏腑功能状态、疏通经络特别是人体带脉具有积极作用,可促进全身气机得以顺利升降、脊柱健康得以维护和提升。

第三式理脾胃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调理脾胃须单举”,以单手上举下按为基本动作。左右各3次。采用自然呼吸,两掌捧于小腹前时意念丹田,成定势时意念上手掌天、下手掌地,升清降浊,调理脾胃。

上举下按成定势时,脚大拇趾有意下压,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隐白等穴位;神拉、挤压两胁与中脘,可刺激足太阴脾经的大包穴和章门穴以及背部的脾俞、胃俞等,促进胃、肠蠕动,还可以调节脊柱两侧肌肉、韧带的张力和刺激内脏神经,对提升五脏六腑尤其是脾胃的功能有促进作用;两手上托下按的过程中,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改善人体消化、吸收能力;两掌上下对拉,使脊柱两侧肌肉相反方向用力,椎体两侧形成上下相对运动,增强了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利于防治颈、肩疾病等。

第四式运脐轮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五禽戏》的“熊戏”,以两手握拳绕肚脐为圆心,如熊画圆摇晃,左右各3圈,自然呼吸,体现熊的稳健。熊四肢粗壮有力,蹒跚摇晃,行步沉实,憨态可掬,稳重之中显灵敏,憨厚之中生灵巧。熊戏主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则后天之本固,运转腰腹,提髋迈步,挤压脐按,气沉丹田,晃动中焦,补中益气,健脾和胃;腰腹摇转,牵动脾经、胃经等经络,引导内气运行,提升脾胃运化功能,可防治消化不良、腹胀纳呆、便秘腹泻等症;活动腰部关节和肌肉,可防治腰肌劳损及软组织损伤。

第五式温肾阳

本式动作取自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的“躬身单靴”,指身体向前弯曲,似鞠躬。掸,拂除之意。靴,高到踝骨以上的长筒鞋。本式动作左右各2次。此处的“躬身掸靴”,一方面是指拂除身体表面的各种尘挨等有害物质;另一方面又指消除脑海中的各种杂念,特别是恶念,以净化大脑、安神定志、强身健体。

习练时,应当精神集中,意守命门;身体尽量舒展,幅度宜大,躬身掸靴时两腿伸直;身体直起宜缓慢进行,速度均匀;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此势时,定要将头抬起。

人体前躬可作用于腰部和贯脊属肾的督脉,而腰为肾府,乃肾之精气所濡养之所,根据阴阳学说可知,肾与膀胱相表里,而膀胱经又经过腰部。此外,督、冲、带诸脉亦分布于腰部。因此,经常习练“躬身掸靴”,牵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有助于滋养肾阴、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固肾壮腰、健脑增智。

收势

本式动作取自成人版《明目功》的收势,本式有四组动作构成,动作一:鸣天鼓叩齿:两手侧起以掌掩耳,劳宫穴对耳孔,以食指叠放到中指背面,滑动食指,做叩击枕部的动作,鸣天鼓1次,连叩6次;之后叩齿6次,两掌轻轻压按耳朵,迅速放开;动作二:上动不停,两手顺颈部两侧下滑,在胸前合掌,指尖斜向前上方,掌根与膻中穴同高,拇指距离胸膛约10厘米;目视前下方;动作三:赤龙搅海,两掌沿体前正中线缓慢下落,同时,由掌心相对旋转至虎口交叉,两掌相叠,男性左手在内,女性右手在内,贴于神阙穴,舌在口腔内先顺时针转动6圈,后逆时针转动6圈;动作四:鼓漱6次,分3次吞津,以意念引入丹田;然后两脚脚趾上跷、抓地,利于气血下行,共做3次,两臂自然垂于体侧;同时左脚收回成并步,安神定志,补益心气,引气归元,进一步巩固练功效果,并逐步恢复到练功前的状态。

健脾养胃运动应注意的事项:一是应选择地势平坦、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适度和安静的地方锻炼,减少异动的刺激,利于肢体活动、呼吸调整和调心入静;二是要做好功前准备,服装要宽松和体、冷暖舒适、排净大小二便,以利全身气机运行;三是要注意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的原则;四是贵在坚持,每天坚持锻炼,利于人体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和良性的生命稳态;五是要按照功法要求的姿势、呼吸和意念认真锻炼,做到形体要松、意念要静、呼吸要顺;六是要高度重视起势、收势环节,起势、收势看似动作简单,实际对于提升练功质量非常重要,切忌草率行事。

通过以上功法运动,使中老年朋友从心理上达到恬淡虚无,乐观开朗,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从身体上达到疏通经络、条达气机,平和气血,康复胃病的目的。

(作者系庆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庆阳岐黄文化研究会会员,社会体育健身气动一级指导员,健身气功教练)

内容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