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守初心 用耕耘铸师魂
在学院的讲台上,有一位扎根思政教育一线的年轻教师。她以“上好每一堂课”的朴素信念坚守岗位,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热忱诠释责任,用五年时光在教育沃土上深耕不辍。她就是我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专业教师——范懿。

一、三尺讲台写春秋,以“走心”教学点亮思政课堂
作为思政课教师,她始终相信“有温度的课堂才能触动人心”。她先后承担《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等课程授课任务。思政课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让理论“活”起来。她坚持课前“三备”(备大纲、备学生、备时政)、课中“三动”(课堂提问互动、小组讨论互动、情景模拟互动)、课后“三听”(听学生反馈、听同行建议、听自我反思)的闭环教学模式,使每节课都成为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对话。她先后荣获2024年春季学期微课设计比赛一等奖,陇东学院同城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这些荣誉背后,是她“把每节课都当作公开课准备”的执着。
二、亦师亦友育桃李,用“真心”守护学生成长
除了教学,她还有另一重身份——班主任。从2022年下半学期接手学前教育17、18班级至今,她的工作日志里写满了学生的“小事”:关注内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组织“思政+专业”主题班会,为备考学生整理复习资料,甚至记着每个孩子的生日。“班主任不仅是管理者,更是引路人。”她常利用课后时间与学生谈心,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点滴:在“青春与责任”主题班会上,她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青年强则国家强”的论述,引导学生思考“学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毕业季,她为学生定制“成长档案”,记录大学三年的思想蜕变与专业进步。
三、厚积薄发向未来,以“恒心”书写成长答卷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事业,她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有源头活水”。五年来,她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认真参加全国辅导员培训、全省思政课骨干教师培训等学习,参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创新》《基于课程思政理念的高职院校语文课程建构与创新教学模式研究》等校级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探索思政课教学新路径。
从初登讲台的手足无措到如今的轻车熟路,范懿用五年时光诠释着“教育是慢的艺术”。她用每一堂课的认真、每一次谈心的真诚、每一次学习的坚持,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信仰的种子。正如她常说的:“思政课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看见‘中国之理’,在生活中践行‘青年之责’。”这,或许就是一位普通思政教师最动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