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其著作贯通中西,横跨创作和理论,创作兼及诗文,理论兼及文史哲,以中文论中国,西文论西方,每一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钱钟书一生“毒舌”也一生通透,他以学贯中西的才华解构人生的荒诞。
张文江的传记不流于表面轶事,而是深入剖析钱钟书如何用“幽默”化解时代重压——无论是拒绝国外优渥待遇,还是面对人生苦难时的 “自嘲式抵抗”,他的智慧在于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选择以戏谑的姿态活下去。
《自然而然:曾孝濂自传》
|草木人生的“温柔笃定”


曾孝濂,中国植物画第一人,用60年时间画了2000余幅植物科学画,其作品被收录进《中国植物志》。
本书获第二十届“文津图书奖”,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只有“坐冷板凳”的耐心——为画一片叶子,他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数小时;为还原一朵花的色彩,他能调配上百种颜料,读者说“读完后想立刻放下手机,去观察一朵花”。在这个追求“速成”的时代,曾孝濂用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就,从来不是靠运气或捷径,而是靠“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无声坚持。
《孔子:永不妥协的大生命》
|理想主义者的“从容步伐”


李山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其《论语讲读》课程播放量超千万,被读者誉为“读懂孔子的入门书”。
孔子一生颠沛流离,却始终坚守“仁”的信念——他明知“克己复礼”难成,仍周游列国传道;他明知“有教无类”会触怒一些群体,仍坚持“有教无类”。李山这本传记没有神化孔子,而是还原了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从容”,是对人性最深的信任,他用这份“信任”告诉所有人,哪怕认清了世间的真相,也要选择做一位“追光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