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为深化产教融合、精准对接人才供需,适应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加强与企业、高校的交流合作,提升教师对职业教育相关政策、产业行业发展的认知。学院于8月17日至23日组织63名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管理干部,分赴成都、武汉、大连、青岛四地开展访学研修,旨在通过四城联动、校企融合、校校交流,明确职业院校二级院系应该怎么办,企业需求技能人才应该怎么教,高职院校学生应该怎么管以及职教“金师”应该怎么锻造,强化管理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素养,提升专任教师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水平,为学院新“双高”建设及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8月17日,党委书记张建军主持召开动员会时指出,当前职业教育正处于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关键阶段,学院正处于爬坡过坎、追赶进位的重要时期,全体学员要深刻认识本次研修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他要求,在访学研修中,全体学员聚焦“双高”建设目标,以问题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争做“读书人、研究者、大师傅”的标杆,深入思考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结合访学地区的先进经验,破解制约学院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学院改革发展开阔视野,开创新路。
在研修过程中,邀请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李桂英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带头人齐洪利教授,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祝登义,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洪渠等7位教授专家重点围绕职教政策、“双高”建设、项目化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及职教“101”计划等方面内容进行了专题辅导,专家们结合丰富的实践案例,从不同维度剖析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问题与突破路径,阐述了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为管理干部投身教学改革、构建深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为推动学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成都站,学员们走进国家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大学,实地观摩了该校在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产教融合实践,深入了解了校企协同育人的典型经验。在武汉站,学员们参访了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重点学习其在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领域的教学改革成果,深入探讨了“岗课赛证”融通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在大连站,学员们走进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围绕“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展开交流,实地考察了智慧物流与跨境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在青岛站,学员们深入了解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中德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国际化路径,进一步拓宽了国际视野。四地研修,既有理念碰撞,也有实践启发,为学院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思路。
学员们深入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克斯康制造智能(青岛)有限公司、通用技术集团大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了实地观摩与岗位实践,聆听了企业案例分享,进行了互动研讨,深入了解了企业在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方面的实际需求。通过与企业技术骨干面对面交流,学员们不仅掌握了行业前沿动态,也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种“理论+实践”的沉浸式研修方式,有效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增强了教学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为推动课程改革和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研修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研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政策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切实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改革能力。返校后,教学管理干部付涛、青年骨干教师任勇翰结合研修经历,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创新等方面向2025年新入职教师作了专题分享,深入解析了产教融合的实施路径与典型案例,提出了将研修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具体建议,为新教师快速融入教学改革、找准专业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经验,激发了新入职教师的创新热情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