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盛夏,厚重的陇东大塬草木葳蕤,瓜果飘香,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比起各行各业奔波的人,生活在新农村的农民是最幸福的人——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树荫的凉意,心满意足地吃着自己种下的辣椒、萝卜、茄子、西红柿……惬意地享受着劳动的成果。作为教书人,因为是假期,也同样享受着休闲的时光,在静谧的校园里让思绪自由飞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也许是出身农家,从小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青少年时期“干怕”了所有的农活;也许是早已步入了“五十知天命”的年龄,有空总想回农村老家看看,哪怕是转一圈,心里也踏实了许多。老家的土地养育了我,在总是干不完的农活中,在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锻炼了我的体格、意志与信念。那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跳出农门”,考上中专,端上“铁饭碗”。这是当时大多数和我一样处境的同龄人的共同心声。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训导,我和一小部分刻苦学习的同伴成功“上岸”,在当时仅有的师范、农校、财校、林校、卫校几所中专学校中,我进入宁县师范,由此开启了自己的教育人生。与其说我的工作是家人们帮我奋斗出来的,倒不如说是生我养我的黄土地孕育出来的。
实践出真知。我从小得到了土地的滋养,也深刻体悟了种地的艰辛和万物成长的规律。在师范读书期间,我用心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在文学、体育和音乐方面投入了更多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的排名,毕业时也就失去了“保送”上大学的机会,从一所全是土坯危房、师生不足百人的山区小学,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从乡镇到县城,再到市上,一直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来回“穿梭”,一晃已经过了三十五个年头。其间,也有多次“跳槽”的机会,最后还是因为“喜欢”一直留在教育系统工作。现在想起来也没有什么遗憾,人无论做什么事,只要一直保持热爱,对得起良心,能有益于社会或他人就很值得了。
教育是农业,做教育就像种庄稼,都需要把握规律,顺应时令,给足阳光和水分,每个生命都可以成长为最好的样子,更有可能释放更大的潜能,超越预期,大放光彩。正是这样的切身经历,使我保持一个最朴素的想法,就是做教育要“灌木小草、各得其所”,每一朵山花都有烂漫的理由,哪一类学生都有美好的未来。为什么中高考后,大家总是在选择学校这件事上纠结?尤其是分数偏低的学生和家长,总是在选择普通院校和职业院校上犹豫不决。说到底,还是教育观、劳动观、职业观的问题。鞋子好不好,只有脚知道。人一生到底干什么好?我觉得,选择适合自己的天赋且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一个人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过上能自立、有尊严的幸福生活。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我倡导“田园教育”,尽力远离唯分数、功利化的“应试教育”,常用“竹子定律”引导管理团队和老师转变思想观念,思考的多、做的更多的是涵养品德、培养习惯、激发情趣、开发思维的事,真正做到“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只要把根扎好了,日后一定枝繁叶茂,只要身心健康了,未来一定能够经得住风雨、看得见彩虹。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到了高职院校工作后,尽管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教育的规律永远是普适性的。这些孩子,实际上集中体现了基础教育阶段学习困难和问题学生的典型特征。要教育好,还是要从品行抓起。当然,职业院校的中心任务是培养技能,但是,做人永远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于是,我便提出了“用品行塑造生命、让技能创造价值”的办学理念,从言行服饰、饮食锻炼、进教室背书包、上课手机入袋等,看似寻常、却关乎当下学习质量和未来发展前途的“小事”抓起,让专业技能建立在德行、兴趣和理想信念之上,学院的风气和师生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改变。
如果说基础教育是一座座农庄,相对规整一些,职业教育更像一片片田野,个性化、开放性就大得多了。教育是思想者的事业。要耕耘好高职教育这片无边旷野,更要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创新,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竞相成长的沃土。面对当前仍然不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还要扩大宣传的声量和流量,引导全社会转变教育观念,让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明白:一技在手,一生无忧。选择学校,就是选择职场,选择专业,就是决定职业。毕业就失业,还是毕业即就业,完全就在填报志愿的一念之间。我们那个年代,一张试卷定乾坤,当下的孩子,一项技能定命运。
在“就业困难”与“人才紧缺”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我有幸又成为一名职业教育人。我总在想,我还能做点什么,才会让更多的人不迷茫、有未来?思考再三,还是决定“唤醒”已沉睡四年多的公众号——“田园农夫”,并更名为“田园歌者”,再做一回职业教育的“代言人”,守护教育初心,耕耘教育沃野,让更多的人关注职业教育,让更多的孩子选择适合的教育生活,拥有美好的未来和幸福的人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篇短文,既是“田园农夫”的重启,更是“田园歌者”的序章。尽管这个时代写文章有很多的难处,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凭良心说真话,真性情做好事,即使说得不对,大家也会理解,权当抛砖引玉,为职业教育这片多姿多彩的田野,种植星星点点的“花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