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庆阳职业技术学院紧扣教育部“一体两翼五重点”、省教育厅“三区一院”和全市“双轮驱动、三化并进、四建支撑、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以培育德技兼修能工巧匠为目标,以二级院系管理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全力打造特色专业集群为抓手,以加快推进办学条件达标为基础,着眼于“五个聚焦”,做优数字信息专业,做强人工智能专业,做大能源化工专业,做精农文旅融合专业,在内涵提升上跑出了“加速度”,在服务发展中开辟了“新赛道”,初步构建起了“党建引领、数智赋能、能化筑基、农文旅增色、产学研结合、政校企联动”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一、聚焦“匠心育才”初心使命,开辟德技兼修新赛道
大力倡导“改变,从阅读开始”的教育本真,深入开展“两个假如”大讨论,确立“用品行塑造生命、让技能创造价值”办学理念,明确“扎根庆阳、服务发展、引领未来的现代化数智型高品质职业院校”发展定位,制定“一年管理效能显著提升、三年达标创优全面进位、五年拓专升本进省到部”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实行二级院系分层治理新机制,完成了新发展阶段的思想引领、理念重塑、顶层设计和整章建制。深入实施“抓教学、强内涵,促提升、展风采”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和“养习惯、爱读书,精专业、练本领”学生管理规范主题教育活动,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增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艺术鉴赏等公共选修通识课程,学生学习兴趣显著增强,实践能力不断提升,树立起了新时代“工匠型”大学生的新形象。
二、聚焦“东数西算”国家战略,驱动数字经济新引擎
建强大数据技术、数字标注、云计算等专业,新开设数字信息安全专业,大数据技术专业群被列入全省第二期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计划,学院跻身省级“新双高校”行列。与中国移动庆阳分公司、新华三、百度等入园企业协同联动,共建数字要素、数智化教学实训场,加快建设全省经济人才培养基地(一期)项目。高质量承办全省“东数西算”创业创新大赛,飞行器设计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向锦武现场指导并作专题报告,受聘市政府数字经济咨询专家,指导学院专业建设和教学科研。发起成立全国数字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建立结对帮扶关系,与“东数西算”工程展示中心及产业园区建立常态化实习实训机制,全天候为各部门、各行业招商引资提供最大支持和最优服务,学院以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吸引企业投资的洼地效应开始显现,为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产业提供基础支撑。
三、聚焦“低空经济”新兴领域,打造人工智能新优势
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以AI技术赋能教学改革,构建“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建强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集成电路等专业,新开设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在全省职业院校率先高标准建成西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庆阳市低空经济人才培养基地,与校内实训教室同步开展线上线下理实一体化教学,全市首位超视距无人机女飞手在培训基地取得执照。发起成立陇东低空经济市域产教联合体,与头部企业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高等工程师学院、无人机产学研基地、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中心、全球鹰产业学院,联合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批优秀师生已成为全市农林、应急、公安、武警支队和庆阳军分区等单位的无人机教员和行业竞赛裁判员,为全市低空经济试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聚焦能化新都基地定位,培育传统产业新动能
立足陇东能源资源优势,优化石油工程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煤炭智能开采技术等传统专业,新增光伏工程技术专业。创新“校地企”协同办学模式,与长庆油田陇东油区职工培训基地、长庆油田培训中心长庆桥基地等共建产学研基地,将教学现场延伸至生产一线,打通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最后一公里”。加入陕北能源化工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西安石油大学、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高校企业双向奔赴,互利共赢。以发展所需作为办学所向,与市应急管理局、华钻能源集团公司等部门行业联合开展煤炭石油行业技能等级鉴定、安全管理培训。依托西峰、宁县和盛工业园区,加快与庆阳同欣等公司共建开放型石油化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为全市石化产业链强链铸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石油化工专业在全省高职院校独树一帜。
五、聚焦农文旅融合特色产业,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深度融入全市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在八县区电商中心、网红乡村建设农文旅融合产学研示范基地,挂牌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沉浸式开展“新媒体助农”“电商直播带货”实践教学活动,不断提升电子商务、旅游管理、艺术设计专业水平,通过“专业赋能+文化浸润+服务实践”三维联动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积极支持镇原经济和首发经济。着力拓展“一老一小”朝阳专业领域,广泛参与社区服务,加入全国数智康养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甘肃省数智文旅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筹备开设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生态农业技术、智慧旅游技术应用等农文旅类专业。承担中组部“教育组团式”帮扶任务,连续三年承办教育部“普通话+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组织开展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短期培训,常态化助力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