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

我的职业教育观(下)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5日 作者:张建军       编辑:王权

做任何事情,思想观念都是第一位的,教育更是如此。尽管高职院校属于高等教育序列,但都归入大教育范畴,从孔子到陶行知、杜威,再到顾明远、朱永新,博爱和平等,教、学、做合一,始终是管教治学的根和魂。于是,我全面熟悉了各方面的情况后,在学院师生中持续组织开展了“假如,学生是我的孩子,我该怎么教?假如,我是大国工匠,我该怎么学?”大讨论,从思想根源和灵魂深处,端正办学方向,重塑理念文化,振作精神风貌,根植“爱与责任”的种子,点亮师生精神世界,树立学院的高校形象。与此同时,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特别是在“教和学”两个方面管得更细、做得更实,不仅立起了大学的架子,更树起了大学的样子,“用品行塑造生命、让技能创造价值”的新办学理念,已成为学院新征程上改革发展的思想根基、行动自觉和精神动力。


图片


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并非我到职业院校工作,便说职业院校好。其实,学生是个性化的,有差异的,学校也一样。职业教育是重要的类型教育,职业院校就是为没有考到理想的普通高中、本科大学的学生服务的,来到学院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之所以目前社会大环境和相当一部分家长,对职业院校有偏见、不认可,其中有职业院校没有办好的原因,更重要、更深层次的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很多人还是没有想明白,受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要上普通高中、要考本科大学,只是一个学段的目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人过上能自立、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要生活,就要有事干。上什么高中、读什么大学,只是“学海”中的一段“旅程”,关键在于这所学校是否适合你,最终能否有一个好前程。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分数和学历早已无法换取“铁饭碗”,凭真本事谋生,靠好专业立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我经常给身边的亲朋好友说,孩子高中毕业后,若选择一般的本科院校,未来的发展路径究竟有多广?而到高职院校挑选孩子兴趣浓厚且社会需求旺盛的专业,无疑是这道多项选择题中的“最优解”。因为,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有未来的,才是最有前途的。


图片


就在我为新更名的微信公众号“田园歌者”撰写第一篇短文的时候,来自多方面的信息坚定了我的笔触:网传江西的一名高考高分学生选择了职业院校;个别985院校毕业的学生“倒流”职业院校学习专业技能;我在和学院交流较多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苗宁礼书记的朋友圈中看到,学校本科首年招生,高出广东省本科线130分,与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本科招生分数线双双跻身广东省内高校前10位。我想,学生选择的变化,广东高校招生的变化,是有代表性的,一定是为孩子选择未来的“晴雨表”。我相信,时代的变迁,产业的迭代,大国制造的崛起,人才需求的呼唤,一定会让我的“以德立人、以技立身、以专立志、以事立业”的职业教育观越来越得到认同,付诸行动。


图片


根深才能叶茂。教育是农业,做教育,就是让每个生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在成人、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好。职业教育是“基本农田”之上的“无限旷野”,要耕种好、有收获,既要看天时,更要观世事,让更多的生命选择适合的土壤,让更广阔的时空、更美好的未来拓展生命的长、宽、高。

图片

图片


内容分享